舌尖上的新年经典台词

  • A+
所属分类:经典台词

1、粤菜深受欢迎,是因为在各大菜系中,粤菜最符合今人崇尚自然、健康的饮食潮流。崇尚自然的代价很昂贵,所以主打生猛海鲜的高端粤菜率先在香港与海外崛起,改革开放后,再挟珠三角地区的强大经济实力北上,攻城略地。粤菜清高自持,抢占全国一、二线城市的高档餐饮据点;川菜走的实惠和亲民路线,横扫全国的街头路边菜馆,两者倒也相安无事。川菜的主战场在国内,粤菜的主战场在海外——世界各地的中餐馆也多为广东人所开,在外国人看来,粤菜才是中华饮食的代表。

2、恰逢新岁,人间复苏,以民礼地,以食敬天。

3、中国食分南北,有“北粗南细”之说。北方饮食大气磅礴,大馒头、大饼、大葱、大酱、海碗……什么都讲究分量充足。

4、如果说北方饮食志在满足人们的口腹之乐,注重功能;那么南方饮食的目标,已经转移到满足人们的口舌之乐,这一点偏差,把中华饮食文化从实用果腹提高到艺术审美。

5、中国食分南北,有“北粗南细”之说。北方饮食大气磅礴,大馒头、大饼、大葱、大酱、海碗……什么都讲究分量充足。“关中十大怪”提到陕西饮食,称“面条像腰带,烙饼像锅盖,碗盆难分开,泡沫大碗卖”。豪迈的另一面,就是失之粗糙。南方饮食玲珑剔透,姜丝细得可以穿绣花针,凡事总求小巧精致,如小碟、小笼包、小烧饼、一口酥。袁枚的《随园食单》竟提到“作馒头如胡桃大”“小馄饨小如龙眼”——连我这个福建人,都觉得江南饮食过分精雕细琢了。

6、鱼是较晚出现的南方食材,被赋予“年年有余” 之意,因此堂而皇之登上北方餐桌。这三种年夜必备食材(指猪鸡鱼),体现了农业文明对于华夏民族的深选影响。

7、厦门是移民城市,一到春节,人口消失了大半。因为禁放鞭炮,街景像无声电影里晃过的画面,更显得冷冷清清。欢乐失去了欢呼,如同佳酿挥发了酒精,了无趣味。热闹其实主要来自声音和气味。小时候在农村,早早就能从空气中嗅出年的气息,酿酒、腌菜、蒸糕点、炒花生、炸肉……空气中洋溢着诱人的食物气息。旧历年的最后一天,杀鸡宰鸭,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,芳香四溢,荟萃于除夕餐桌。

8、这桌年夜菜充满南国特色,山珍浓墨,海味轻写,搭配相宜;又仿佛一场祈福仪式,每道菜代表一个新年愿望,演绎代表普通老百姓梦想的吉祥、如意、财运和富贵。

9、鲁迅不是一个喜欢过年的人,但他的著名小说“祝福”(总是自动取消打出来的书名号是什么鬼)是以过年为开头的:“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,村镇上不必说,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,接着一声钝响,是送灶的爆竹;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,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,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……杀鸡,宰鹅,买猪肉,用心细细的洗,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的通红,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。煮熟之后,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,可就成为‘福礼’了,五更天陈列起来,并且点上香烛,恭请神福们来享用,拜的却只限于男人,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。”

10、春节 或许终有一天 会淡化为日历上的一个寻常符号 定格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 然而 黄河九曲回转 生活永远向前 只要不变的时节如期而至 新年 就依旧会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浓墨重彩地绽放

11、菜系是饮食文化高度发达的标志。任何一种菜系,总是奠基于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、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,所以才会形成独特的饮食美学特征。菜系之间的竞争,是一场舌尖之战,此战中争夺的,是定义美食的权力,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口味在历史和时尚中的变迁。(文章名:芊芊闺秀与活泼辣妹的舌尖之战)

12、以这样的认识为基础,可以想象,北方的年夜饭无非大块吃肉、大碗喝酒、大快朵颐,是珍贵食物的饕餮与挥霍,最值得称道的是热闹与排场。

avatar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